最新演出动态PERFORMANCE INFORMATION

走进剧场,体验日常生活之外的生活


每年的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World theatre day),这个纪念日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其中theatre有两个含义,作为演出场所的“剧场”和作为艺术形式的“戏剧”,在剧场看戏,体验的是日常生活之外的生活,戏剧里的故事,却是对生活提炼后不同形式的再现。


在王尔德看来,“戏剧是最伟大的艺术形式,是一个人能够与别人分享关于人之为人感受的最直接的方式。”


2022年3月27日,国际剧协邀请国际知名歌剧及戏剧导演、艺术节总监彼得·塞拉斯(Peter Sellars)为世界戏剧日致辞。他在献词中指出:


戏剧是地球为人类、神、植物、动物、雨滴、眼泪和复苏所创造的平等空间;戏剧使我们能够以清晰的思想和革命性的力量看透人类的幻觉、幻想、盲目和决绝。


“该让我们的思想、感官、想象力,让我们的历史和未来得到深刻反思了。这项任务我们无法在孤立无援中独自完成,而需要大家凝聚在一起才能实现。戏剧就是将大家凝聚在一起来完成这项任务的邀请函。


电影出现后,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戏剧仍然具有独特性,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观众可以直接面对表演者。正如《戏剧的故事》中所说:“无论电影如何接近戏剧故事,无论银幕前的观众如何被打动,我们面对的始终是图像,而不是人。”已有数千年历史的戏剧的魅力至今仍然不可替代



戏剧以终极关怀对抗孤独



有的人说,克里斯蒂安·陆帕导演的话剧《酗酒者莫非》留下的最深印象,是缱绻的诗意,与真切的人道主义精神


而这正因为,莫非是一个“边缘人”,一个社会的“异类”,一个他人眼中的失败者、无可救药的自暴自弃的无能的酒鬼。


他不认同现存世界的秩序,他想要揭掉“皇帝的新衣”,因此他将自己置于反抗者的位置,与其说被世界抛弃,不如说是无可奈何的自我放逐,想要“把自己关进一个封闭而且不透明的六面体里去”——因而唯有借助酒精,他才能暂时忘掉一切。


莫非同所有至亲之人间好似隔着一堵墙,沟通是无效的,而真诚更会引来无情的嘲笑。


在陆帕的戏剧舞台上,他给予人物足够的凝视,保持细节的生动与力量,以此凸显人物的精神状态,从而达到一种对人的终极关怀精神。他关注生死,关注灵魂,关注人生存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以终极关怀对抗个体的孤独与困境。


戏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走过数千年的历史,“步入现代社会,戏剧应当教人怀疑而非宣教,应当描写人类的困境而非捏造谎言,应当关注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向内反思。”


《酗酒者莫非》不啻为一则现代人精神困境的寓言



戏剧用魔法创造剧场时空



波兰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擅于在剧场创造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组合。超长的演出时长,沉浸式的空间建构,陆帕总是在戏剧的舞台上开启逆时间旅行


在陆帕看来,“戏剧不应该仅供娱乐,它是一种体验,是一种令人深思的力量,既如此,那么观众的观剧体验一定不会太舒适、太美好”。他认为,只有痛苦才会让人思考,而戏剧恰好可以给人带来这种痛苦。在话剧《狂人日记》中,他慢慢表达,慢慢演,就是要让观众与他同频,引导观众在“放大镜下观察生活细节”。


陆帕曾说:“剧场必须比生命更真实,它不仅意味着幻觉,由于剧场,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没有看到的,因为生命消失了。生活发生在我们身上一次,在我们了解它之前,那一刻消失了。”他尤其擅长打破文学和戏剧的间的“墙壁”,“陆帕把戏剧从文学中解放出来,并以最纯洁的形式揭示了戏剧本身:一个关于人与人之间处境的,催眠心理状态的非叙事剧。”


打破时间的流动,以极为缓慢且充满停顿的舞台,创造独树一帜的“陆帕节奏”,这正是陆帕的戏剧魔法。在话剧《狂人日记》中有着很陆帕式的“慢”。所有人的每一句台词皆如独白般庄重而沉稳,在有对话的时候也不例外。他们在对话时像是一直在思考些什么,同时也不吝啬于给出足够长的沉默思考时间。


社会以不止2.0倍速的速度变化、发展,人们努力跟上它的脚步,才能不被淘汰。走进陆帕的舞台,戏剧让剧场时间开启0.5倍速,慢下来,沉浸在他的节奏中,让我们的意识有充分的时间沉思、记忆。


人类已经在疫情阴影的笼罩下生活了两年,时至今日仍无法彻底摆脱它的影响。戏剧,也在这样的寒冬时期里举步维艰地生存。戏剧不曾消亡,人类不曾放弃,我们都在等待一个真正的“春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