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5日,《中国献给歌剧世界的礼物——女高音和慧独唱音乐会》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圆满落幕。此番惊艳亮相,无论技术实力还是情感表达,都堪称完美,和慧歌声中蕴藏着的巨大能量,令全场观众沸腾!
和慧,国际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西安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她是迄今为止唯一同时受邀世界六大顶级歌剧院的中国歌唱家,也是唯一作为第一女主角登上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中国人。2022年1月1日,活跃于国际舞台的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和慧即将来到哈尔滨大剧院,与冰城的乐迷朋友们携手共迎新岁,开启新一年的精彩华章。
这套曲子都是我演过全部全本歌剧中的最精华的咏叹调部分,也都是我在国外演过的。比如说我新增加了《乡村骑士》《丑角》里面的唱段,也是我不久之前在上海首演过的。《母亲已逝》则是我最喜欢的咏叹调之一,我2009年在意大利的热那亚歌剧院演过,我一直对这首曲子情有独钟。
当然我觉得音乐它是一个很特殊的语言,我的选择当然不是说迎合中国观众,他们知道的那些,比如说《晴朗的一天》(《蝴蝶夫人》中的著名唱段)、《我亲爱的爸爸》(《贾尼·斯基基》中的唱段)等等,这些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虽然这场音乐会中的某些曲目,相对可能对观众来说比较生僻,但是凭借音乐这种直观美的感受,我希望观众能马上感觉到原来还有这么美的音乐。
我是从声音的角度去设计这套曲目的,比如《曼侬·莱斯科》片段,我希望能够用这个曲子点燃还比较冰冷的剧场,希望它能够让我和观众的距离迅速拉近。接下来是《丑角》歌剧的片段,是比较热烈欢快的。再接下来是《为艺术,为爱情》,它又是一个安静下来的曲子。而作为上半场的压轴,就是《母亲已逝》,一首充满了爱的情感且情绪上较为沉重的曲子。
下半场一出场就是一个比较灵巧的花腔的曲子,很欢快的曲子《多谢朋友们》。因为上半场唱的全部是这种嗓子会开得很大的这种技术,那么利用中场休息的时间,我会重新调整我的声音状态。最后一首,作为整个节目单中最重磅的一首曲子就是《图兰朵》中的《在这宫殿里》,我希望它是一个整场音乐会的高潮的曲子。作为我的一个杀手锏,它是一个分量极重的,很挑战高音的这样一个曲子。
Q:对于最后两首中国作品,您认为和歌剧演唱除了语言上的不同以外,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每个作曲家的文化背景是不一样的,出来的作品当然是不一样。比如说赵老师的《关雎》,它是非常中国那种很深的、很古诗的、很灵动的、有韵味的曲子。它跟歌剧咏叹调那种非常浓烈的、张扬的那种情感表达是不一样的。
当然也快到新年了,让人有一种美好的感觉,就是整个音乐会不要色彩太沉重,太暗淡,需要有沉重的东西,但是也要有一些透亮的,就等于是像一幅画一样,各种色彩这些不一样的咏叹调的选择,都是我精心挑选的。
Q:我们注意到您这次演出曲目还是依旧以意大利歌剧为主,风格会比较集中在真实主义,所以您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真实主义中,“现实与情感”这种碰撞的东西?
真实主义它就是人和人之间的这种内心的一种激情,要把这种情感解释出来。但是威尔第的《多谢朋友们》不属于真实主义,它是威尔第的早期作品,与传统意大利歌剧那种带花腔、炫技为主的风格相似。
在国外,我也是以唱威尔第、普契尼等作曲家所创作的真实主义歌剧来定位的一个女高音。所以,我觉得音乐的表达主要就是要靠你对每个音的这种敏感度,你对它的想象力,你对声音的这种把握,还有你对情绪的一种表达,主要是靠这些。
Q:这套曲目当中您觉得最有挑战的一个点是什么?
对我来说最有挑战是怎么样把每一首都唱到让我自己觉得非常超水平的发挥,同时又不失分寸,就是分寸感。因为毕竟这6首咏叹调都是非常难的曲子,它包括了抒情、戏剧、花腔三个不同的声音,我怎么样用这三种不同的声音,甚至要用不一样的技巧去唱,怎么样去调整自己嗓音的状态,既能让我自己唱得非常尽兴,又不失分寸,让观众也能感觉到音乐应该表达的那种情绪和意境。(以上采访内容节选自: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有点艺思》)
女高音和慧
△ 和慧演绎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咏叹调《你,你,永别我的宝贝》©️纽约大都会歌剧院
和慧也是一名新生的画家,2021年作为意大利知名AVA画廊选中推荐的艺术家参加了迪拜世界艺术中心画展展出了13幅画作,同年她的画作“奇妙的和谐”在意大利但丁奖艺术家比赛中获得“新生奖”。
合作钢琴家王蕾
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艺术指导,副教授。1989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 1998年直接升入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20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她先后荣获2007年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最佳钢琴伴奏奖、2009年贺绿汀基金奖最佳艺术辅导奖。任教的学生刘乐、方颖荣获2009年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金奖、美声金奖。她曾与廖昌永、杨光、黄英等著名歌唱家有过成功合作,并曾在华东各省的多个城市举办过专场音乐会,得到同行专家及广大听众的高度评价。
“歌剧女神”
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哈尔滨大剧院·歌剧厅